近一年,“躺平”、“摆烂”、“佛系”经常出现在各类社交媒体上。在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,让当代打工人的生存变得日益“内卷”起来。而这些“躺平”、“摆烂”等词汇的出现,不过是打工人宣泄负面情绪和生活压力的一个方式。

大概是看准了年轻人这种心态
品牌们也搞起了“躺平”式营销
特别是今年双11,成功“出圈”
卫龙“佛系”营销
“躺平”变“躺赢”
当你在今年双十一
打开淘宝的卫龙旗舰店时
很难不被它的页面设计吸引

就连催单
也变得十分“佛系”


卫龙这种佛系的表达和态度
正好迎合了当下打工人
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心态
沪上阿姨也“躺平”了
反向营销显得真诚
继卫龙“佛系”后
沪上阿姨也要“躺平”了

10张海报充斥了10个不同部门
对于工作的“控诉”和“不满”
就连slogan都换成“婶子不干了”
大家浅看一下,画风是这样的:




沪上阿姨的这波“摆烂”文案
抓住了打工人不想上班的心里
一连串“躺平”海报引发群体共鸣
更实现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强互动
“摆烂”是假,营销是真
其实,品牌“摆烂”是假,营销是真。
这种营销,其实是我们常说的反向营销,即“自黑”式营销。再“躺平”营销,则是在反向营销上叠加情绪buff。
“摆烂”、“躺平”、“反内卷”等一系列网络热词,成为了年轻一代自嘲式的情绪宣泄方式。
而品牌们正是看到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诉求,利用了当下打工人的这种情绪,通过“躺平”式广告,为消费者提供了情绪价值,蹭一波打工人的好感度,并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。
值得警惕的是,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,“摆烂”本身依旧面临着巨大争议,若是一味迎合用户情绪,过度营销“摆烂”制造噱头立人设,若一不小心走歪,从而错误引导消费者,很容易迎来反噬,进而“塌房”。
因此,“摆烂”营销依旧需要把握好度——不被纯粹的负能量所裹挟,将“摆烂”进行二次创作,为用户创造快乐,化解消极情绪,输出正能量,真正将产品与服务精准对接,才是“摆烂”营销的正道。
免费领取108个最新网创项目+10000G热点网创类资源!添加 微信:tuk818 备注: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001.cn/1114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