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销买还是不买,这是个大问题

恰逢一年一度的双十一,朋友们打招呼都变成了:“买了没?” 与往年不同的是,朋友们都回答得很谨慎:“没呢”“只买了一丢丢”。我们都戏言,终于不用剁手吃土了。

但当我们回到职场,笑脸马上变成了焦虑,尤其是市场岗的朋友,一边抱怨只能拿底薪一边还得担心被裁员,每个人都比以往更加迫切地感受到“营销”的重要性。而首当其冲的,就是:促销

怎么做好促销?”这个关键问题,上到公司一把手,下到一线销售,甚至那些被逼急了临时客串销售人员的职场人,没有一个不头疼的。

毕竟,促销信息你不发,客户都想不起来要下单;发得不明显,客户还会装不懂;发得太明显,别说客户不喜欢甚至连朋友都会跑过来骂你。

尽管如此,哪怕一度被调侃为全民卖货,促销这事还是没多少人扎进去专门研究,那些实战上做得好的也基本不会讲自己的经验教训。换句话说,促销这个领域,国内要想学习挺费劲。国外因为工业化市场化比较早,确实有专业研究“促销”的人士,甚至还成立了商学院,比如英国促销学院。虽然如此,我这种四六级都没过的人也没办法学习。

好在,世界上有种职业叫做译者,有种行业叫出版业 ,有种爱好叫做阅读。于是,我看到了这本《促销》。

第一次翻它,我兴奋地说:仅仅是这里面的案例就值大几千。因为案例至少代表两件事:实战性,以及写一本书的前期功课。案例越多,也就越靠近可执行性。

等到我真正阅读,忍不住想到三个问题:

1、这本书原版2018年就出来了,现在还适用吗?

2、作者也好案例也好,都是海外市场为主,适用国内吗?

3、最早脱胎于教材的《促销》,好读吗?

事实证明,这三个问题不需要我担心。首先,海外教材的编排设计原本就不枯燥,书里的简报和案例也大大丰富了可读性,两位译者本就是大学老师,因此翻译过来的中文版读起来流畅自然,并不晦涩,同时又没有过于本地化。(吐槽下前两天看的一本日译书,搞得我都分不清作者到底是不是外国人。)

其次,虽说2019后是两个完全的时代,但硬核干货也一样是通用的。就这本《促销》而言,内容起码是吊打网红口水书的。至于区域性问题,更多是操作技术层面的不同,即便都是国内市场,2020还行的操作,现在就不一定可行了。不过有意思的地方也在这里,作者在书里就明说了:简报和案例可能已经过时了,但你要是聪明的话,就能提炼精华重新创造玩法。

那怎么提炼精华呢?作者说,你别只顾着看操作部分,一定要看前面的理论分析啊!所以整本《促销》的结构也很清晰,基本就是“黄金圈法则”的架构——What,什么是促销?Why,为什么促销有用?How,促销到底怎么操作?

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啰嗦了,只列举几个我印象很深的点吧:

1、消费者购买前需要六次促销传播。这个点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,很多程度上是因为之前接触的一些人士用过类似的套路炫业绩。本以为他们是纯纯镰刀霍霍,没想到还真有科学研究的依据在。果然我还是太年轻了。

这个大观点下面又有一个小观点:买买买是为了开心。——虽然这个小观点并不新奇,但却能解释为啥今年双十一我和朋友们都不买了。同时它也提醒了我,一定要在促销时让顾客买得开心。

2、你怎么回答想让谁做什么?这个问题如此重要,以至于从业人员几乎天天都在研究。但不知道是不是被各种研究包围太久,导致我们很少直接问自己这个问题。如果问一问,也许就能发现自己实际上做了很多无用功。

不止如此,这个问题还提醒我:如果你确认自己的方式有效,但是顾客不买单,那么你有两个选择:换掉自己的方式,或者换掉自己的顾客。这两种做法并无对错之分,有的是对成本和效率的要求。

3、你做促销,协调好外部供应链和内部相关部门了吗?这个点之所以印象深,倒不是带来启发,而是突然发现,国内电商在这一点上绝对吊打国外,也是有点感慨。

4、促销运作全流程指南。几年前我看过一张双十一全流程图,在感慨他们玩得大做得细的同时,却并不理解为什么会那样操作。这个困惑,在这里意外得到了解答。

5、促销的合规问题。这本书原版是2018年,如果那个时候我看到,一定对这个问题毫不在意。但现在是2022年,哪怕只是看各种报道,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了。而这,只是别人的基操。

《促销》还有很多信息需要我细读,比如用它的理论再看一遍书中的案例,比如看看市场上最新的案例与它的异同,比如设计并执行一场促销活动,等等这些后续动作,后面有机会再写。

#读书

免费领取108个最新网创项目+10000G热点网创类资源!添加 微信:tuk818  备注:项目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011830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001.cn/112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