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红要包下高邮湖?碰瓷搞事何以成为流量密码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评论员 关末

“有个高邮湖扬州那边,1800个W,正在开始抽水,监控已经安装上了。”最近,某网红发布视频,扬言自己要包湖、抽水、捞鱼。

乍一听,不少网友吓坏了,“花钱就能倒腾760平方公里的淡水湖?”随后,当地渔业管理委员会回应称“不可能”,博主本人也澄清,自己当时说的并非是高邮湖,而是旁边的一个养殖塘。是不经意间的口误,还是故意含糊其辞,我们不得而知,但可以确定的是,博主因为这段豪言上了热搜,也再次立了一把一掷千金的“大哥”人设。

网红要包下高邮湖?碰瓷搞事何以成为流量密码

这些年,随着短视频、直播间等媒介兴起,炒作人设的网红如麻,方式也愈发千奇百怪。从“水泥西施”编造悲惨经历博取同情,到马保国自称“武术大师”开课出书;再到“人类高质量男性”顶着假学历扮金融大佬……信口开河、胡言乱语、自导自演,只要能红这些人仿佛什么都敢说,且生怕不够夸张、没有爆点。平心而论,吹牛、“口嗨”确实不犯法,但一场场围观浪费的是公众注意力,真真假假更搅乱了整个网络空间的生态。

炒作着实恶心,为何趋之若鹜?皆因这是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一条捷径。这些网红靠立人设、博出位、吸眼球,迅速累积粉丝完成“养号”阶段,转头便可以要打赏、接推广、搞带货,真是把流量变现这一套玩得明明白白。而这些奇葩言论和内容就是能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,很多粉丝深陷其中,即便自己被“忽悠瘸了”,也认为“娱乐而已,不必上纲上线”。一些网络平台则笃信“制造垃圾快乐是最高效的吸金方式”,不仅不严格审查炒作营销行为,还搭台捧臭脚,把培养“大V”作为业绩指标。

网络不是个人私域,而是公共平台,说什么、做什么,都不能不顾公序良俗。近些年,相关部门频频出手,对平台规范做出明确指引,不少低俗网红也遭到全网“封杀”。今年,国家网信办再次发布相关通知,将从严整治功能失范、“网红乱象”、打赏失度、违规营利、恶意营销等突出问题。接下来,各平台也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,坚决打击蹭热度、博流量等出位行为。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影响力的大网红,当其发布的内容引发争议质疑时,不能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。作为发布出口,没毛病的解释清楚,有问题的坚决处理,才是该有的态度。

图片来自视觉中国

免费领取108个最新网创项目+10000G热点网创类资源!添加 微信:tuk818  备注:项目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011830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w001.cn/7411.html